中国广播网

来源:卫星信号覆盖计划    发布时间:2023-12-03 06:35:44

M6米乐APP下载AS3545系列屏蔽箱


  [中广网]卫星准确入轨,按照预定方向飞行,此次发射圆满成功。 [19:09]

  [中广网]卫星入轨参数为:轨道倾角31度。轨道周期15小时47分4秒。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北京出轨参数已向各方向发出。 [18:36]

  [中广网]卫星整流罩为一整体,分离时整流罩向前推,直到卫星完全脱离。 [18:09]

  [中广网]当运载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卫星整流罩用于保护卫星及其它有效载荷,以防止卫星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振等有害环境的影响。它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09]

  [中广网]雨亭:现在“嫦娥一号”已确定进入到倒计时了,我们仍旧是来看一看现场的情况,现在王亮在现场他应该能清楚看到一些情况。这一段时间我们再次提示大家,我们正在为您带来的是“嫦娥一号”嫦娥奔月。[17:57]

  [中广网]郭记者:天气看来是非常符合发射的技术条件的,万事俱备,就等最后发射的时刻到来了在这里让我们为嫦娥祝福。[17:56]

  [中广网]郭记者:现在北京航天工程控制中心已确定进入了发射前12分钟的准备阶段了,刚才我们四号显示屏现实的是发射场的一个远的镜头,这个“嫦娥一号”被照映得非常秀美,现在是一个特写,是塔架的百竿,一旦百竿打开,卫星就没有附属物了,一但点火就可以飞向云天。现在正在按照操作工程,有序的报道他们的情况,大家听到指挥厅里面不时想起口令声。从卫星发射380秒开始,肖龙将代表北京发射中心,向嫦娥发射第一个指令,现在我们进入了倒计时的11分钟了,从各方面看,是不是正常了?[17:55]

  [中广网]记者佳慧:目前我们从直拨大厅的屏幕上,能够正常的看到发射指挥厅的情况是一切正常的。还有很多观众和我一起关注这个胜景。他们很多人都是不远万里,从全国各地赶到这儿,准备亲眼目睹“嫦娥一号”一飞冲天的情景。之前我也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他们纷纷表达了希望“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顺利。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期望。[17:54]

  [中广网]孙总:这个导流槽像一个方的坑,里面有一个斜面,这个导流槽是有一种抗烧伤的水泥组成的,它的温度会达到3000多度,我要防止反射的冲击波,所以要构成一个斜面,另外在底部要构成一个水,第一个对运载火箭的保护。第二个,水能够更好的降低一些噪音,同时对环境都有一定的保护的作用。[17:53]

  [中广网]庞莹:刚才孙总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发射前里面会装满水,那么导流槽的作用是什么?您能介绍一下吗?[17:52]

  [中广网]嘉宾:刚才讲到把发射火箭发射到平台上以后,我要进行组装,当卫星调到三级上以后,就要把这个发生回转的平台全部合拢,合拢起来分成几层。因为我的运转平台有每一层的操作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在一级要完成一些一级燃料加注,二级燃料加注,这上面需要人在每个平台上进行不同的工作,另外我的卫星在运载火箭上也要做到一个非常清洁、干净的环节,一个是我的整流罩,能够保证我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度等等的要求。[17:51]

  [中广网]庞莹: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前期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到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回转平台闭合的时候是我们测评转台,回转平台打开的时候,意味着发射状态。是吗?[17:50]

  [中广网]嘉宾:我来讲一下,三号塔架是今年刚建的塔架,它非常的漂亮,从它的组成上讲,刚才已经讲到它由几大部分所组成。应该说首先是探月工程整个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塔架中有固定的塔架,还有活动平台,还有底下发射转台,还有导流槽,这个塔架在平常的过程中,因为火箭是由三级组成,它的三级分别从一级、二级在塔架上完成组装。首先我要把一级做在发射转台上头,再把二级调到一级上面,再调三级,最后把导流槽合上。[17:50]

  [中广网记者佳慧:现在是北京时间的17点45分,应该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已经到了准备的时间,刚才我也听到记者王亮说回转平台已经全部打开了,从我们的现场大屏幕上也能够正常的看到,那么担任这一次发射任务的三号发射塔呢,它大约是高85米,塔底分为固定平台两个部分,通过大屏幕我们正真看到,靠近上方的位置,赫然写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过一会儿“嫦娥一号”将从85米高的发射塔起飞。那么现在呢,我也特别高兴地向听众朋友介绍我身边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孙伟刚孙总,那另外一位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员刘强院长。那么我们也请两位嘉宾就技术上的问题给我们一些解答,那么刚才我们提到三号塔架是由固定平台建成的,那么哪位嘉宾介绍一下这个作用?[17:49]

  [中广网]记者王亮:主持人你好,在两分钟之前呢,五个回转平台已经打开,这标志着转入了发射状态,承载着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终于在世人面我们打开的三号发射塔,就像母亲一样,运载着嫦娥一号火箭,就像一个游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它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太多期盼。好的,主持人,关于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的。[17:48]

  [中广网]快讯:西昌发射现场拉响第二次警报。 五联回转平台第一、二、五级已经全部打开,火箭顶部“中国探月”的标志清晰可见,下半部分的“中国航天”的蓝色大字也可以看得很清楚。[17:48]

  [中广网]快讯:五联回转平台第一到五级已经全部打开,“长三甲”火箭清晰勃勃英姿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火箭由测试状态进入发射状态。[17:47]

  [中广网]快讯:火箭进入发射前30分钟准备。远望三号船关闭机房屏蔽门,天线]

  [中广网]快讯:24日17时35分,火箭发射塔架第二层和第三层平台开始打开。 [17:45]

  [中广网]嘉宾:西昌的纬度是最低的,那么在发射的过程中,可通过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达到减少燃料的目的。[17:45]

  [中广网]庞莹:“嫦娥一号”的发射圆了我国几千年的梦,我太激动了,我们也祝愿发射成功。在发射中心,也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些详细情况,为什么选择西昌进行发射呢?[17:43]

  [中广网]嘉宾:我觉得最终的目标是完成探测任务,整个结束才是我们今天的绕月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但是进入到探测的轨道,也就是距离200公里的轨道这应该算我们这一个阶段的目标,这是我们十几天之后做验证,如果今天晚上,我理解和火箭的分离,和这些动作顺利的完成,进入一些预定的轨道里面去,状态也同时是正常的,我认为今天我们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就实现了。[17:42]

  [中广网]雨亭:我们都知道,这回我们“嫦娥一号”的发射仅仅是第一步,那目前我们这个第一步是否也经历过很多年的准备?今天我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很多听众朋友很关注这个失败,这个成功标准怎么算呢?[17:41]

  [中广网]李老师:我们最近在十几天的过程中肯定要有一些风险的,我们作为科学家都是唯物主义者,在发射升空,在变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并不可怕,我们已有过许多的成功经验,和有各种各样的准备。我想,比如说在前苏联,他们在最初探测月球的时候,就有失败的例子,美国也是这样。他们的阿波罗从一号到七号,是没有载人的,直到11号才开始载人了,可到13号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了。[17:39]

  [中广网]雨亭:有一个听众,手机尾号3397的听众说,而且走的路程够远的。的确,月亮距离我们38万公里,这位听众所问的问题是在这14点左右的时间内,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目前的准备怎么样?李老师。[17:37]

  [中广网]嘉宾:应该说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困难第一个就是有关于轨道,人造卫星的轨道,那么现在要奔月,包括我们现在设计很复杂的轨道,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解决。第二个方面,由于月球距离远了,和我们前一段时间进行测算的时候,还是进一步的拓展了,我们进一步的距离,那么这里面有一些问题要解决。第三个方面这里面的温度比较高,变化比较剧烈,这里面有一些和我们近距离卫星也不一样,最后一个的话,我们最后探测的目标也是给月球,所以方向是一致的,现在要把数据转到地球上面来,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控制的问题。[17:36]

  [中广网]庞莹:有听众问了,是否能这么说,无论是卫星发射过程还是他承担的任务,都会面临技术的挑战。[17:35]

  [中广网]雨亭: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雨亭,今天在我们导播室的还有两位嘉宾。还有贾老师。[17:30]

  [中广网]庞莹:各位听众,您现在收听到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特别报道“嫦娥奔月”,我是庞莹。[17:25]

  [中广网]雨亭:对于今天这个“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可以说各界都很关注,我们再来共同感受一下所有人的祝福吧![17:22]

  [中广网]王亮:现在现场的能见度还不是很大,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昌昨天结束了一段的阴雨天气,但是昨天下了一场雨,现在天空辨清,但是现在发射厂区的情况是风力不是很大。[17:21]

  [中广网]雨亭:王亮你现在是在现场,我想问问你发射场的天气情况怎么样?[17:20]

  [中广网]王亮:主持人你好,现在是北京时间的17点12分,在两分钟之前,三号发射塔的蓝色的回转平台的第一连已经打开了,现在在十分钟之前,场地响起了警告声,现在五层回转平台的第一层已经缓缓打开,第二层也已经开启了一部分,这应该说是一个标志,只有打开平台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火箭进入了发射状态。刚才专家已经介绍过了,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转能力是2.6吨,可以说它是一名出色的大力士,可以说从2004年到今天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多次,成功率为100%,过一会儿我们就能够正常的看到“长三甲”火箭的真实面目了。在打开了第一层的回转平台,可能打开这个回转平台的过程还比较缓慢。[17:19]

  [中广网]雨亭: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情况,我们就先介绍到这儿。[17:15]

  [中广网]陶记者:我看到调度员和指挥员都已经就位了,他们中间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中间也有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他们在做着准备工作。在他们身后进行组织、进行指挥、进行实施,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成功在他们前面大屏幕显示的两侧也有标语,看到这些标语,让我们意识到他们担负了多少艰巨的重任。我们也认识到将是我们多么难忘的,看到他们认真的工作,我都不好意思地答声说话,我感觉他们的表情还是比较平静的,可能他们操练了很多次了,他们抱着一颗很平常心在准备工作。他们像章再生协调各种乐器,他们一经发现紧急状况也会像交警一样,会及时疏导。[17:14]

  [中广网]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我国嫦娥领域的专家,所以从他们中间呢,我们更能够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期待,当然了,也包括一些紧张,现在我面前的大屏幕上显示,此刻是2007年10月24号17点09分27秒,可以说距离“嫦娥奔月”的时间慢慢的接近了,从现在的地图上能够正常的看到这次参与任务的各个看点的分布,太平洋上的两艘远望号测量台,以及西昌卫星发射场,这些源源不断的传送到这里,再回传到这儿。而如果出现紧急状况,应急控制角色也将会在这里产生,可能有朋友问测控站立有啥不一样的区别?而天文观测站主要是测量嫦娥一号的测量速度和轨道位置,现在就请我们中央台记者陶鸿翔介绍他那边的情况。[17:11]

  [中广网]郭静:我们这里临战的气氛已经是越来越浓了,我所在的北京航天飞行指挥中心,这里已经坐满了许多人。[17:09]

  [中广网]雨亭:很谢谢佳慧。社会的关注度确实非常高,我们短信确实非常多,我们现在联线]

  [中广网]佳慧:我们从20号从成都转机的时候,那上面几乎全是记者,奔赴西昌,像我们入驻的明珠酒店,五、六层基本上被各个媒体租用了,我们大家可以不时的看到,关注“嫦娥奔月”这样的大标牌,用来展示西昌的发射场。一号的时候,我们曾去发射场进行了一些采访,在那我遇到了小伙子,他们家的发射场距离这儿有三公里,他们家的人这里已经居住了几代人了,他曾经看到多次的奔月,他说“嫦娥奔月”将感到特别的自豪。他他们说国家科学技术实力不断的增强,因此他对这个充满了信息。有关于卫星的模型,以及明信片也是开始热销,22号我从指挥大厅采访结束后,正好看到西昌卫星“嫦娥奔月”专店,我去问了问,老板告诉我这两天“嫦娥一号”模型卖的非常好,几乎出现了脱销的现象。但是严老板告诉我,仍然是供不应求,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西昌火车站王老板还来严老板这来订货,很多旅游者都会带一些回去作为纪念。[17:07]

  [中广网]雨亭:很清楚及,听你这么一介绍,大家就熟悉了,有这么多保障措施,让我们对今天“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更充满了信心,我们对“嫦娥一号”也充满了期待。那我们“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中心,你们在20号以后,就已经强烈感受到了,无论是你们还是当地百姓都投入了大的精力。佳慧能不能介绍一下这几天的采访,你有什么感受?[17:06]

  [中广网]佳慧:现在是17点零3分,我们已进入了负一小时的倒计时。中间的大屏幕显示的是新下点,在最右边的大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三号塔架,现在三号塔架被大梁山的群山紧紧的环抱着,所以我们目前仍无法看到全貌。那么在指挥大厅里的情况是这样的,调动声是此起彼伏,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对火箭和卫生的各个技术环节做最后的检查测试,确保最后的万无一失,那么一楼的领导和专家,和二楼的观众已经陆续入场落座了。在我们的前期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承担这次任务的火箭,这次是与“神州六号”相同的远距离,这套系统都是目前地面系统发生当中最为先进的,另外在火箭控制系统方面,这套系统还发射系统指令的…,使火箭的可靠性有了极大的提高。还有就是这次激光惯性测量组和应用的研究,实现了立体成像,可以说实现了零的突破。现在大家可以听到我们的口令声。[17:05]

  [中广网]记者王玉山:我是新华社记者王玉山,我将随团向您报道最新情况,在北京时间22号下午4点多左右,蓝天、白云,能见度在15公里,远望号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卫星三次进入轨道等关键的任务。与其他卫星海上测控相比,这次航空的难度都超过了以往,远望号包括了测控、空气、气象等多项预案。[17:00]

  [中广网]雨亭:各位听众,发射升空后的嫦娥一号卫星会按照预定程序加速绕地飞行,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指控下,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轨道修正,然后才可以开始踏上飞向月球的旅程。同我国载人飞船绕地飞行测控一样,我们对“嫦娥一号”的测控也需要布控在太平洋上的“远望号”测控船队与陆地测控站相配合来完成对“嫦娥一号”的测控工作。现在我们就来连线正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随船记者王玉山的电话,请他来介绍一下“远望三号”船上的测控情况。王玉山,你好![16:59]

  [中广网]庞莹: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指挥下,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轨道修整,然后才可以踏上飞向月球的旅程,我们对于嫦娥一号的测控也需要布控在太平洋上的远望号,对于嫦娥一号的测控工作。[16:58]

  [中广网]记者吕锡成:这里是刚刚结束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那么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主任介绍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以及绕月的基本情况,当然也重点介绍了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在飞控中心你可能也听到了吵吵嚷嚷的,这个中心不大,只有30多平米。但是今天报名的记者很多,已经挤进了记者近80多名,还有大量的是中国广播网、人民网等大网站的记者,除了这个以外,在控制大厅里面,包括我们中国人民广播电视台、中央国际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是已经各就各位,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了抢时效,大家早上7点多就来到了新闻中心开始准备工作,为了及时的报道,他们来不及吃饭也就是吃点饼干,今天在网上有很多网友发出了报道,都是从这里发出的。我相信记者们会给听众们一个满意的答卷。[16:57]

  [中广网]雨亭:中央台记者吕锡成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新闻中心,我们再看一下他那边的情况怎么样。[16:55]

  [中广网]陶宏祥:我现在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第一指挥厅。今天下午3点,这里就已进入三小时前准备。现在我们看到各方技术人员已按照设备操控区、飞控监视区、飞控决策区和首长指挥区分别落座,前后一共是5排,120多座工作台已开机工作。

  郭静:好的,听众朋友,再过一两个小时,我面前巨大液晶显示屏上方那块显示此次探测任务时间的屏幕就将从0开始计时,我想听众朋友一定和我们一样,正期待着目睹嫦娥腾空而起,踏上漫漫探月旅途那刻的到来。

  庞莹:现在在我们所在的第一指挥厅的二楼,他们已经来了,再过一个小时,我面前的巨大的液晶演示屏上方,就将从零开始计时,我想观众朋友和我一样,正在慢慢期望着嫦娥踏上旅途的到来。[16:55]

  [中广网]庞莹:好的,谢谢你的报道。现在我们联线正在航空飞行中心的中央台记者。郭静你好。

  郭静:我们这次的现场转播席就设在这儿,一看到周围的环境我特别熟悉,我和大家一同目睹了航天飞船,这次觉得特别地幸运。从名字上看,就能想象这儿是整个飞控中心最重要的地方,整个六艘飞船的任务都是从这儿完成的,正前方是一个巨大的屏幕,那和刚才佳慧介绍的指挥大厅的指挥中心屏幕一样,他们或者是分开,或者是合在一起,其中显示一些重要的画面和一些参数,从这里可以看到同步感受火箭发射的场景,也可以通过一张准确的标有全球各个位置的图,实时地了解一些情况。而接来的数据,自动形成的三维动画,使我们更加清楚的知道它在空中留下的点点足迹。今天在北京飞控指挥中心,我们请来了一位嘉宾,他就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嫦娥一号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黄昊。你好黄昊。

  郭静: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北京飞控中心在嫦娥一号绕月任务当中担负的角色。

  黄昊:从火箭点火起飞后的300米开始,到今后的时间里,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发生。

  郭静:我们如果把嫦娥系统比作一个人的话,这个就是人的大脑,如果是一辆车的话,那北京飞控中心就是开这个车的司机。杨利伟曾经把这个比作是最近的人,在这些长途跋涉当中,还是陪伴嫦娥时间最长的人,看来嫦娥之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孤单。北京真正核心的区域就在我们楼下,大家可以听到现场传来的信号,现在正在进行是一次综合的检查,那我现在呢,就请正位于任务区的中央台记者陶宏祥为我们介绍那里的情况。[16:50]

  佳慧:指挥控制中心是一个500到600的长方形的大厅,我们在二楼观众席的正前方,在指控中心一楼大厅的最前方是一面宽15米、高4米的彩色大屏幕,据了解这个大屏幕是一个多功能的屏幕,可以整屏显示一个画面,也可以分为四个的屏幕,可以通过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图象、数字、字符来监控火箭和卫星的状态。在大屏幕的上方是LEB显示系统,它主要是显示一些重要信息,而且还会显示好几种不同的时间,现在我可以看到显示的有世界时间、北京时间、飞行时间和起飞时间,对于火箭发行来说,时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统一各个的时间了。

  佳慧: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大屏幕后面的区域,这里面有各种先进仪器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电脑王国我现在可以数一下,一共有54台电脑,他们分为三层,每层18台,指挥中心的技术人员会在这里根据大屏幕显示的实时数据图象来完成操作。在这一层是指挥区,测控、通信、气象等系统的指挥人员将在这里负责协调指挥工作,在第三排是决策区,在这里的是发射系统的指挥人员。还有三排贵宾席,一会儿将有参观探月工程的领导和专家。[16:40]

  [中广网]记者王亮 :现在,我看到,在发射塔附近,身穿橘红色、蓝黑色、天蓝色和白色防静电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还在为火箭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其中,穿着橘红色服装的是塔台勤务人员;身着蓝黑色服装的是燃料加注人员;身着白色服装的是燃料化燃人员,而大部分科技干部则是身穿天蓝色工作服。[16:38]

  [中广网]记者王亮 :在发射塔附近的山头上耸立着几个高达百米铁架。远远看去,还有灯光在闪烁。这就是避雷塔。因为雷电是发射卫星的最大克星。有了这些“贴身保镖”, 火箭和卫星的安全就有了保障。[16:38]

  [中广网]记者王亮 :火箭发射架旁边的一座3层黄色楼房里,11根巨大的通气管伸出来与火箭相连。这些通气管源源不断地向火箭里输送着具有相应温度和湿度的空气。[16:37]

  [中广网]记者王亮 :在回转平台的底部设有发射台。发射台的下面是导流槽,这个深达20米的水泥槽内已经注满了将近200吨的水,整个导流槽看上去,就像一个蓄满了水的小型游泳池,槽里的水具有减震、降温和吸收毒气的作用。火箭发射时向地面喷射出的火焰将会把这一大池水化作一团白色的水气。[16:36]

  [中广网]记者王亮 :承担这次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三号发射塔,高85.5米,共13层,从底部向上望去,显得格外巍峨,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发射塔由银白色的固定平台和蓝色的回转平台两部分组成。整个发射塔的外部都刷有一层耐高温的特殊油漆。在固定平台的顶端装有一架橘红色的巨大塔吊,这是吊装火箭卫星的专用工具。这个塔吊的吊臂长24米,可旋转150度,塔吊上有一个主钩,一个副钩,分别可以吊起重达20吨和10吨的物体。固定平台侧面写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八个红色的大字。字体上方镶嵌着蓝色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标识。蓝色则代表科技、未来和时空,寓意西昌航天人向往太空、征服宇宙的勇气和信心。[16:36]

  [中广网]记者王亮 :是的,我所处的位置,是位于三号发射塔西南方向1000米处的全景参观平台,这里是距离发射塔最近的一处参观点。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到,发射场区的大喇叭中,不时传出各位置准备工作的报告声,听上去一切都很顺利。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托举着“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就矗立在发射塔的回转平台内,发射已确定进入了倒计时![16:35]

  [中广网]主持人庞莹:我们先连线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场的中央台记者王亮。你好,听说,你现在是距离火箭最近的记者?[16:35]

  [中广网]主持人雨亭:各位听众,听众朋友,现在距离“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预定发射升空的时间还有1个半小时,我们马上连线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指控中心以及远望号测量船上的前方记者,看看各点的准备情况。[16:34]

  [中广网]主持人:当然了这个过后还会有其他的歌曲,那么先来听一下这首歌。[16:33]

  [中广网]主持人:在这个当中,我们随时为大家来提前播放这些歌曲,感受一下《嫦娥一号》这首歌曲的感觉。[16:31]

  [中广网]主持人:带了很多歌曲,《谁不说家乡好》《梁山伯祝英台》等等。那么嫦娥一号在到达绕月轨道之后是到达太空,向地球播放这一首歌曲,届时每一位听众都能通过收音机等听到这些歌曲,当然我们也是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我们单从收音机不可以直接收听到,必须有一个转播的设备,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动态。[16:30]

  [中广网]主持人:我听说嫦娥卫星上录制了很多的歌曲,而且还能收听,怎么收听也想听一下带来了哪些歌?[16:29]

  [中广网]嘉宾:通过探月亮的厚度,来了解在月球这个表面上氦酸的情况,通过了解这个情况,再加上演练等等具体的设施,相信氦酸能够给人类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资源。[16:28]

  [中广网]主持人:我在准备直播的时候也接触到了,第一次了解到了科学的知识,这个氦酸在地球是很少的,但是月球非常丰富,如果说有月球那么丰富的氦酸含量的话,供月球使用好几万年,这个是非常惊讶的。是不是对氦酸的理解和认识很有意义?[16:27]

  [中广网]嘉宾:开发这个月球,我觉得在目前来讲我们探测月球的目的,其中就有开发月球的资源问题,特别是我们多次提到的月球上有几种重要的能源,它将有可能为人类提供很好的清洁的能源,因为它没有污染和放射性。[16:26]

  [中广网]主持人:再来看手机短信,让地球的气温适合万物生长,真的有这样的影响和贡献吗?那今后怎么开发月球怎么开发?开发的意义是什么?[16:25]

  [中广网]李老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我们的长征三号甲,已经成功的送入了太空,成功率是很高的我也深深地为嫦娥一号将不辱使命,将深深地祝福。[16:24]

  [中广网]贾老师:非常专业的问题,那么在这里面包括卫星、运载火箭的,几个孔面,多个环节,那么从卫星这个环节来讲,已经测试了多次了,卫星已经测试完了,最后有一个最终的加热,应该说相信咱们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检查和检验,相信我们的成功是一个保证。

  [中广网]主持人:怎么样保证拍摄照片的质量,希望能够听到专家的解答。[16:23]

  [中广网]贾老师:就是在我们嫦娥卫星研制的重要的实验的过程中,就是咱们看月亮上看不见了,那么月星在周围的影响,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大,那么在原来比较短的时候,我们通过技术通关进行了,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最后我们把攻关做了。[16:22]

  [中广网]主持人:除了这个工程之外,是不是也会有些在这其中的细节,普通百姓不太了解?贾老师。[16:21]

  [中广网]主持人雨亭:好,回到我们中央台北京直播间,现在,我们的嘉宾,一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空探测室主任贾阳,还有一位是《天文爱好者》副编审李良,两位嘉宾就坐在我们身边。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共同关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升空,也欢迎听众朋友把您感兴趣的问题,用手机短信发送过来,和我们一起探讨。我们知道,今天“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只是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第一步。那么我们这个工程的大体情况如何?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登上月球?[16:20]

  [中广网]“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嫦娥一号的外形为立方体,两张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两侧,最大跨度达18.1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4天进入环月轨道。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16:19]

  [中广网]主持人雨亭:各位听众,再过2小时,“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就要载着我们的梦想与期待,发射升空了。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直播的主角——嫦娥一号。[16:18]

  [中广网]主持人庞莹:各位听众,今天中国广播网也在进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的网上直播,大家也可以登陆中国广播网进行在线收听、关注和参与。中国广播网的网址是。[16:17]

  [中广网]主持人雨亭: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到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特别报道——“嫦娥奔月”。我是主持人雨亭。在今天3个半小时的节目中,我们将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又一历史创举,亲身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腾飞。如果您有什么感想想要表达,您可以采取发送手机短信或者拔打声讯电话的方式告诉我们。发送手机短信的方法是输入英文字母TB加上内容发送到9500168;拔打电话留言的方法是,网通用户拔打11699813,电信用户拔打16839813。今天,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万和集团也将与全国听众一起关注本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16:16]

  [中广网]主持人雨亭:对,按照计划,“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预定发射时间为今天下午18点左右,为了让您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的最新消息,同步感受“嫦娥一号”从发射、起飞、到在轨运行的全部历程,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的多路记者,为你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的现场情况。[16:15]

  [中广网]主持人庞莹:听众朋友,自古以来银色的月光总给人以遐想,月亮上是否有我们传说中美丽的广寒宫、可爱的玉兔,芬香的桂花酒。相信我们的这些千年传奇和今天的航天伟业,都会集中体现在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身上。从今天上午7点起,我们中国之声,已经连续播出了两档特别报道节目,向听众朋友介绍了“嫦娥一号” 卫星和我国的绕月探测工程。[16:14]

  [中广网]主持人雨亭:听众朋友,我是雨亭。十月是金色的季节,十月是收获的季节。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绕月探测工程作为我国航天活动的重要里程碑,今天即将迈出它雄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嫦娥一号”寄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是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标志性工程,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6:13]

  [中广网]主持人庞莹:听众朋友,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们,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欢迎您收听“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特别报道——“嫦娥奔月”。我是中央台主持人庞莹,在北京的总直播间向您问候。[16:12]

  [中广网]“嫦娥一号”发射进入2小时准备程序。目前,西昌发射中心发射场的风速降到1米/秒以下,温度20.8摄氏度,能见度30公里。 [16:11]

  [中广网]西昌发射场火箭发射控制管理系统已做好发射前的准备,测控系统也已经做好准备。 [16:08]

  [中广网]发射台下,40米深的倒流槽内已经注入了400吨水。火箭点火时,这些水将在瞬间蒸发。[16:06]

  [中广网]用于火箭各级分离的爆炸螺栓保险已打开,火箭舱门正在关闭。[16:04]

  [中广网]嫦娥一号共2315公斤重,其中有一半左右的重量是推进器的重量。嫦娥一号到了轨道以后自己在围绕地球飞行中间要进行三次变轨,要提升轨道高度,使速度加大,第三次变轨以后就可以飞往月球,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调整,到达月球附近以后还要进行三次减速,把速度减下来,这些都需要用推进器燃烧后产生推力。[15:40]

  [中广网]各位网友: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计划于今晚18点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将从16:00开始,对发射情况做现场报道,中国广播网也将同步进行视频、音频、图文现场报道。敬请关注[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