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卫星深度报告(中):爆发点

来源:卫星信号覆盖计划    发布时间:2024-03-23 04:09:39

M6米乐APP下载AS3545系列屏蔽箱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电视图像的质量。由于高清节目制作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清电视的广泛普及,高清节目慢慢的变成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电视图像清晰度逐渐从标清向高清、超高清(4K分辨率)发展,同时3D电视频道也已确定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广播电视台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的带宽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Euroconsult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球共有8,996个高清频道由卫星播出,较2016年末的8,031个高清频道增长12.02%。同时慢慢的变多的运营商已开始播出超高清/3D节目,截至2017年末,全球共有84个超高清/3D频道由卫星播出,较2016年末的65个超高清/3D频道增长29.23%。

  根据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到2020年,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有条件的地方电视台开办4K频道,不少于5个省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平台开展4K直播频道传输业务和点播业务,实现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超过1万小时/年;4K超高清视频用户数达1亿;在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基于超高清视频的应用示范。

  随着高清节目商业运作模式的更成熟以及用户对于高清节目认可度和使用率的提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清节目产生上星和备份需求。同时高清特别是超高清节目对于卫星通信容量需求更大,将成为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高通量卫星,也称高吞吐量通信卫星,目前主要使用Ka频段。相对于传统的通信卫星而言,高通量卫星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多点波束、频率复用、高波束增益等。

  多点波束:使用大量的点波束实现广域范围覆盖,利用天线波束将空间分割出互不重叠的多个逻辑信道,以满足同频、同时向多点通信的目的。

  频率复用:将带宽分为多个子波段,基于多点波束技术,使得大量不相邻的点波束之间能够正常的使用相同频率,明显地增加了频率利用率和卫星通信容量。

  高增益波束:采用多波束技术和频率复用技术增大通信容量,为了更好的提高频谱资源复用率,希望波束数量尽量多而波束宽度尽量小,因此高增益窄波束成为未来通信卫星的发展的新趋势,高增益天线技术能提高卫星G/T值,并简化了地面终端设备,使其小型化。

  高通量卫星的技术特点使其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更低的单位带宽成本以及灵活性更好的终端设备,不但可以胜任传统的通信卫星应用领域,而且将有效推动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应用,为包括城乡结合地区、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在内的电信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提供宽带网络接入能力。

  高通量卫星的自身特点使其收入结构不同于传统通信卫星,市场应用将更为侧重流量数据通信端,宽带接入、船载、机载、车载通信有望成为主要的应用领域。

  卫星宽带业务这方面,需要考虑各种网络建设成本;由于偏远地区地面网络铺设成本比较高,相比而言,高通量卫星在偏远地区的网络建设成本较低,且能提供10Mbps以上的优质网速。由于偏远地区宽带覆盖率仍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卫星宽带业务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对于户外赛事、大型活动现场等暂时性宽带需求场景,架设有线宽带,利用率低,卫星宽带业务可通过提供短期服务的方式满足此类场景的宽带需求。随着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此类场景需求将持续不断的增加,为卫星宽带业务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

  对于船载、机载、车载等移动体通信业务,由于部分地区不在通信基站覆盖范围内,卫星通信是唯一或最经济的通信解决方式。

  根据Euroconsult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球海洋卫星通信总带宽仅有66Gbps,而目前海洋船舶及钻井平台共计70万条,每条船的平均带宽不足100K。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通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和助推海洋经济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用飞机架数为5,593架,同时,2017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量为9,513.0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55%。而我国机载通信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普及率远低于北美、中东及欧洲地区航空公司。高通量卫星的大容量带宽、抗干扰性强及终端易于安装满足机载通信的要求,两者的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将不断的提高机载通信的普及程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末我国高铁营业里程25,200公里,高铁旅客周转量达到5,876亿人公里,占铁路旅客周转量达到43.67%,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由于高铁途经地区通信基站密度较低,且需在各个基站间进行信号切换,地面通信信号不稳定。高通量卫星更稳定的通信信号和更大的覆盖范围能够为高铁旅客提供更优质的通信服务,有利于满足车载通信的特定需求。

  马斯克除了特斯拉的产业以外,还有一个做航空航天的企业叫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spaceX可以将人类送向太空,也能够最终靠发射低空卫星建立对全球完全覆盖的互联网(星链计划),这种互联网就是天基互联网。在2020年1月29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枚“猎鹰9”火箭将第四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

  天基互联网,也被称为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指发射卫星上天组网,通过卫星实现数据的传输,以卫星为基站,形成覆盖全球的通信系统,为地面用户更好的提供互联网服务。

  在组网完成后,人们将能够在世界任何角落接入宽带互联网,是任何角落、无死角的覆盖,简单来说就是卫星网络、全球WiFi。所以天基互联网相对于其他的通讯方式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卫星。

  据Statista提供的数据,全球75亿人口中,大约只有45%可以接入互联网。世界各地仍有数十亿人没办法使用互联网。而天基互联网在空中布设卫星,覆盖全球,让未接入互联网的人和低密度人口的地区也可以卷入互联网浪潮,这背后是不可估量的商业经济价值,将引爆新一轮互联网机遇。

  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与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早已瞄准了这一机遇,几年前就开启了天基互联网项目。

  具体到产业商业化方面,天基互联网还能与物联网、5G、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结合,开发极具竞争力的应用场景。天基互联网可接入各种物联网终端,不仅能把手机等智能终端直接接入卫星星座,提供高清晰语音服务等即时通信服务,还能服务于低能耗微型化物联网终端,重点满足环境监视测定、远洋物流、危化品监控、交通管理、智慧海洋等新型产业需求。

  随着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迅猛上扬,天基物联网的市场需求在持续高涨。根据麦肯锡预测,预计在2025年前,天基物联网产值可达5600亿美元至8500亿美元,约等于6万亿的产值规模。因此,天基互联网结合物联网将是极为巨大的蓝海市场。

  天基互联网还能够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无人船等提供低延迟卫星网络基础连接服务,实现随时随地联网,即使在山路、高速路、国道、乡路等没有普通信号的地方。同时还能加强汽车导航能力,转发北斗差分改正信息,为机载、车载定位终端提供更精准可靠的位置服务。

  此外,天基互联网还将广泛服务于电力、石油、金融等国家安全领域,以及农业、林业、运输业等国民经济领域。充分的利用卫星广域覆盖的特性,可快速推送热点信息,实现灾害预警、公共安全警告、天气播报、头条新闻播发、交通广播等热点焦点信息的实时播发推送。

  相比全球其他几个国家,中国的地面通信建设水平在全球遥遥领先,根据工信部的《2019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12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49亿户,全年净增4190万户。

  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数87万户,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84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85.4%,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5.1个百分点。移动网络覆盖向纵深延伸,4G用户总数达到12.8亿户,全年净增1.17亿户,占移动电线G覆盖盲点不断被消除、移动通信核心网能力持续提升,也夯实5G网络建设基础。2019年,新建光缆线万公里,全国光缆线万公里。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光进铜退”趋势越来越明显,截至12月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9.1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4826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0)端口比上年末净增6479万个,达到8.36亿个,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末的88.9%提升至91.3%。

  随着中国5G建设大幕的徐徐拉开,以及疫情影响下中国“新基建”领域的加速启动,预期未来中国会在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和欧洲以及美国拉开差距。

  在这种大背景下,马斯克提出的,发射4万颗卫星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公里处的72圈轨道上,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的“星链”计划,才备受全世界关注。要知道

  2019年12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SpaceX将星链卫星数量增加三倍的请求。而从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初,SpaceX已经使用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了3次星链卫星,每次发射60颗卫星,目前一共有180颗星链卫星在轨道上运行。

  虽然星链计划饱受各方“诟病”,但目前由于美国和欧洲土地私有化,一些区域要布放光缆,就面临着土地的所有者不同意的问题,而这个也导致了即使是美国的运营商愿意花钱,也未必可以放光缆过去。

  所以,在美国很多的偏僻地区,主要是依靠的是微波传输。即使是美国的一些别墅区,光纤也没办法进入。而且现在在欧洲的光纤覆盖率也同样是比较低的,在中国的光纤入户普及之下,美国及欧洲在未来通信领域发展面临落后的大背景下,星链计划才备受瞩目。

  相比之下,美国在卫星发射技术上的领先,使得马斯克的计划的可行性有了一定的依据。目前全球移动通信服务的人口覆盖率约为70%,但受制于经济成本,技术等因素,仅覆盖了20%的陆地面积、小于6%的地球表面积。

  以我国为例,5G时代仍会有80%以上的陆地面积、95%以上的海洋面积无移动网络信号。这就是未来着力解决海陆空天覆盖等地域受限的问题,包括整合卫星通信,以便实现全球的无缝覆盖,传说中“天地互联”的6G时代。

  所以马斯克星链计划的发展趋势,也引起了国内诸多企业的关注,就连小米雷军也投资了银河航天,在2020年1月发射了首颗低轨宽带卫星;吉利也投资了浙江时空道宇,台州星空智联科技两家公司,并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中心。

  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发射台、转播台、广播电视卫星、卫星上行站、卫星收转站、微波站、监测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我国属于外商禁止类行业,通信广播卫星系统具有空间基础设施的特性且资本投入巨大,在我国境内需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中的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经营资质才能开展卫星空间段运营业务。

  根据工信部公开信息,目前仅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取得相关资质,而中国电信、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自身没通信广播卫星空间段资源;中信网络有限公司可通过亚洲卫星的卫星资源开展业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

  从国际市场来看,通信卫星运营行业由于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因此存在产业集聚情况。根据Euroconsult《2018–SATELLITECOMMUNICATIONS&BROADCASTINGMARKETSSURVEY》报告,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40余家主要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

  其中按业务收入规模进行排名的前三位分别是SES、Intelsat、Eutelsat,三者业务收入合计达到行业收入总规模的52.53%;中国卫通及其子公司亚太卫星按照业务收入排名第六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由于卫星建设技术水平的进步,卫星的发射成本逐渐降低,转发器容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全球固定通信卫星转发器供给量逐渐提升,同时由于通信卫星运营商数量较多,市场化程度相比来说较高,导致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卫星空间段运营服务单价逐渐下降。根据欧洲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未来十年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市场规模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全球卫星通信行业供需同步增长。中国境内市场由于资质许可等原因,通信卫星运营商较少,竞争格局相对较为稳定。

  随着卫星通信成本的降低,市场容量和应用场景范围得到扩展,尤其是高通量卫星的应用,使得通信卫星在服务能力、使用成本、系统容量等方面具备了为大众提供普遍服务的能力,在宽带接入、船载、机载、车载通信等领域进一步增加市场需求。

  SES是一家总部在卢森堡的卫星运营商。根据SES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运营超过60颗通信卫星,总资产146.22亿美元;2017年度营业收入23.00亿美元。

  Intelsat是一家总部在美国的卫星运营商,占有全球最多的C频段和Ku频段频率资源。根据Intelsat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运营约50颗通信卫星,总资产126.10亿美元;2017年度营业收入21.49亿美元。

  Eutelsat是一家总部在法国的卫星运营商。根据Eutelsat2017年年报,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公司运营38颗通信卫星,总资产90.69亿美元;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营业收入16.80亿美元。

  Telesat是一家总部在加拿大的卫星运营商。根据Telesat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运营15颗通信卫星,总资产45.28亿美元;2017年度营业收入7.14亿美元。

  在我国境内,通信卫星运营业务属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需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根据工信部《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并且公司的国有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

  (6)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块钱;在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

  (7)公司及其主要投资者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未被列入电信业务经营失信名单;

  从上述条件可看出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对经营者的企业性质、技术水平、生产经营场所、资金规模等条件要求比较高,经营资质的限制为新进入者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根据工信部公开信息,目前仅有中国卫通及其亚太卫星等几家子公司、中国电信和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取得相关资质。

  通信卫星运营行业的下游在涵盖政府部门(包括民用和军用)、广播电视部门、大型远洋勘探企业、大型通信运营商,客户壁垒较高。

  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单颗卫星的造价动辄数亿美元,同时,建立覆盖一定区域的卫星通信网络至少需要数颗卫星才能实现,因此就需要卫星运营商投入大量资金构建卫星通信网络和地面配套设施。

  另外,随着卫星制造水平的提升和卫星应用场景范围的拓展,卫星运营商需对卫星进行更新换代或发射新的卫星以满足市场需求,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通信卫星运营行业系通信、航空航天、物理、电子信息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业务涉及空间网络资料申报和协调、卫星及地面配套设施建造、卫星测控、业务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

  该行业对人员素质、行业经验、设备配置及技术水平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表现为通信卫星运营商不仅要依据自己战略规划和现有资源状况向国际电联申报卫星网络资料,也要全方面了解通信卫星建造的各项性能参数,同时还必须掌握下游用户的卫星传输系统和技术平台,并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工作流程来实施制定的工作方案。

  这些构成了新进企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技术障碍。同时随着高通量卫星、灵活载荷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潜在进入者学习成本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进入本行业的技术壁垒。

  通信卫星运营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包括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也包括负责企业管理的管理人才和熟悉市场的业务人员。一方面,由于通信卫星运营高度专业化,

  ,需要企业和人员队伍不断磨合,相互调整适应;另一方面,卫星领域技术创新较快,技术难度较高,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学习,重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是不是具备相关人力资源,以及从业人员能否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是该行业的又一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