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大众日报数字报-大众日报电子版PDF版

来源:米乐体育M6官网-方案    发布时间:2024-01-14 14:38:43

M6米乐APP下载AS3545系列屏蔽箱


  男,汉族,福建省厦门市人,党员。1936年出生,1960年参加工作,现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 40多年来一直耕耘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十一五”科技攻关以及国际医疗合作等重点项目,荣获 2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在临床治病工作中,他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同事和病人的广泛赞誉。 2003 年,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医疗方案,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显示出了科学家治学严谨的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特等功。“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虽身体原因不能到前线,但他积极捐款捐物、亲自组织后方会诊,是一个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员。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五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等村民,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年龄最大的62 岁、最小的19岁。

  2008 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和12 名乡亲租了一辆中巴车奔赴灾区湖南郴州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正月初二上午到达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为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他们每天起早贪黑、 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一干就是半个多月,直到达成目标后才返回家乡,他们被当地媒体誉为“唐山十三义士”,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2008年5月 12 日下午,宋志永和12 位农民兄弟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他们又主动来到灾情最重的四川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官兵等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挖掘搜寻了近60 具遇难者遗体。后来,宋志永又将246名灾区孩子接到唐山玉田上学。宋志永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标兵,获得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集体负责人等荣誉称号。

  男,汉族,广东省珠海市人,党员。生前在原国家体委工作。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国家运动健将。

  容国团从小喜爱并学习乒乓球,15 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立下“三年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他苦心练就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发球精,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乒乓球左推右攻的传统技艺,并创造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开创了我国乒乓球“快、准、狠、变”的近台快攻技术风格。 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4月,在第2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面对中国队赛况落后的不利形势,他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并激情誓言:“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力挫强劲对手,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体坛一位里程碑式人物。1984年,他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

  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党员。1950年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现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徐虎物业有限公司物业总监。

  徐虎自从事水电维修工作以来,踏实肯干,服务非常周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他制作了3 只“特约报修箱”挂在居委会、电话间墙上。多年来,他每天晚上7点准时打开报修箱,义务为居民修理 2100 余处故障,花费了6300多小时的业余时间。有8个除夕夜,他都是在工作一线度过,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晚上七点的太阳”。他主动带徒,手把手地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传授给徒弟,形成了广泛的“徐虎效应”。24 小时“徐虎热线”开通的十余年间,每年都要接到各类报修、咨询电线万个左右。在上海各行各业的服务热线中,“徐虎热线”的知名度、美誉度始终名列前茅。1998年以后,徐虎开始从事管理工作。从普通的水电维修岗位到企业管理岗位,他坚持角色变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信念不变,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敬业、钻研和奉献精神,积极钻研物业管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撰写了多篇具有前瞻性和可操性的研究论文。他是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党员。1982 年出生,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辅导员兼校团委副书记。

  2002年,当时正在华中农业大学读书的徐本禹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到贵州省大方县的小学进行为期 23 天的支教。支教结束时,他对孩子们许下“大学毕业回来教你们”的承诺。大学毕业时,他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自愿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两年。支教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拿出自己微薄的生活费资助当地的贫困家庭和学生。为此,他得了严重的胃病,视力急剧下降。在做好支教工作的同时,他积极争取社会援助改善当地办学条件,建成了两所希望小学,建立了华农贵州支教基金网,给每个捐款者回复了信息,如实公布每笔捐款的用途。返回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后,他时刻没有忘记贵州的贫困学生,成立了“红杜鹃爱心社”,为贵州近 20所中小学建立了图书室,培训 90余名乡村老师。从2004年7 月至今,他先后筹措捐款100多万元,筹集捐赠物资折合金额超过500万元,全部用于贫穷的地方教育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他是,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中国红十字总会等部门授予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荣誉称号。

  男,汉族,云南省彝良县人,党员。1971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71332部队副政委。

  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在探家归队途中,与抢劫乘客财物的4 名歹徒英勇搏斗,在胸部、腹部、臂部被歹徒连捅14 刀、肠子流出体外 50多厘米的情况下,用背心兜着肠子,忍着剧痛追赶歹徒,直至昏倒,用革命战士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正气歌。徐洪刚的英雄壮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徐洪刚从始至终保持英雄本色,不断在新的征程上建功立业。他把岗位当作提高素质的舞台,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摔打磨炼,先后摸索总结出“新兵教育48 步法”、加强安全预防“ 四个能力”建设等10 多个经验做法,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500多篇,出版了《生命礼赞》等3 本作品集。他始终把为民服务、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义务担任几十所大专院校的校外辅导员,长期资助30余名失学儿童、下岗职工和灾区群众,还参加了1998年长江抗洪、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在汶川抗震救灾前线次勇闯映秀至汶川的“死亡大峡谷”,为灾区群众送去了救命粮。他是十五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见义勇为的青年英雄、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无党派人士。1937年出生,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桂希恩发现了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村。从此他与艾滋病的防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凭着一个医生的良知和顽强执着,克服了常人很难来想象的困难,查明了中原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实情。5年多时间里,他数十次到艾滋病流行区做调查、救治艾滋病人,为他们送医送药,接济他们的生活,还亲自动手为上千名艾滋病人抽血。2001 年,为了证明艾滋病不会通过普通接触传染,打消人们的顾虑,他在众人怀疑和恐惧的目光中将5位艾滋病人接到自己家中与他们一同生活了5天,用自己的行动为艾滋病人争取生存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由于他的奔走呼吁,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的格外的重视;因为他的宣传号召,让广大的老百姓认识了艾滋病,他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证实湖北省存在组织胞浆菌病的第一人,是发现湖北省马内菲青霉菌病的第一人。为了证实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他将第一针扎在了自己身上,受到大家广泛赞誉。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白求恩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男,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党员。1961年出生,现任中石油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全国青联副主席。

  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的秦文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国海拔最高、 环境最艰苦的油田——青海油田。在那片戈壁荒漠里,他一干就是20 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先后主持完成了“狮子沟裂缝油藏综合研究”、“尕斯库勒油田开发井优化井身结构”等多项科研项目,推广应用了“ U 型解卡法”、“成像测井”等数十项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大量生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升了钻井速度,使两个月打成一口井的梦想变成现实。1995年,他在尕斯油田处理技术套管事故时,提出了钻井简化套管程序的大胆设想。经过半年的苦心钻研,秦文贵和他的科技组完成了简化套管程序课题,并成功地打出了4 口深开发井,节约钻井成本近700万元。1992 年,秦文贵获得了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的机会。学习结束后,他谢绝了国外石油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回到青海油田。他以对祖国石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锻炼成长之路。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男,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 1964 年开始,他 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 500 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 900 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 亩地粮食,大幅度提升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 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培养面积达3000 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女,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党员。1929年出生,1946年参加工作,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

  郭兰英是民族声乐和民族艺术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 1946年,她毅然加入革命艺术队伍,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关怀下,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歌剧舞台上成绩斐然。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在《小二黑结婚》中扮演的小芹、在《青山常在》中扮演的冬花等,均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戏曲功底深厚,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所以她塑造的人物达到了歌唱与表演的高度和谐统一。她演唱的歌曲《北风吹》、《绣金匾》等,演唱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南泥湾》等民歌均为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名曲。她的演唱风格浓郁,字正腔圆,感情真挚,为民族声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郭兰英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大演出任务,而且经常送戏到基层。她还作为中国艺术的使者到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她退出舞台后,在广东创办了民族艺术学校,将毕生艺术积累传给青年一代。郭兰英坚持民族艺术道路,在中国民族声乐和歌剧事业发展中占有主体地位。她是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党员。1911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

  1934 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 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 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很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九大至十二大代表,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女,汉族,河南省巩义市人,党员。生前曾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戏曲学校校长、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自幼学艺, 13岁即以演出新改编剧《西厢》 而闻名。她在艺术上勤奋好学,勇于革新,曾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她的演唱热情奔放,刚柔并济,挥洒自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她的表演刚健清新、细腻洒脱、优美大方,形成了独特的“ 常派”风格。她的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 大祭桩》和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她积极传承民族艺术,主动提携新人。1948年,她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后改为香玉剧社,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1951 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等地区义演,以演出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体现出高度的爱国情怀,被誉为“ 爱国艺人”。她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男,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党员。生前曾任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他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就。他不但继承了京剧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对京剧旦角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和剧目每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丰富的创造和发展。这些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他创立的“梅派”艺术体系成为旦行中影响极其深远的流派。其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抗日战争期间,他排演的《抗金兵》、《 生死恨》,给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敌戏剧运动,增添了一笔浓烈的色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敌的决心。1941 年,他毅然蓄须明志,不畏日伪政府的威逼利诱拒绝演出,息影舞台,表现了一代艺术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

  男,汉族,北京市人,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黄昆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他自幼勤奋学习,热爱自然科学。西南联大毕业后,他长期从事物理理论研究,敢于突破理论成见。大胆从理论上预言了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并被实验所证实,以后被称为“ 黄散射”。 他受邀与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合著《晶格动力学》一书,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他提出关于描述晶体中光学位移、宏观电场与电极化三者关系的“黄方程”和由此引伸的电磁波与晶格振动的耦合,即后来称为极化元的重要概念,对理论物理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黄昆研究教学 60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治学风格。他于1956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期间,主持了中国半导体物理专业的创建工作,著有《固体物理学》教材,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了第一批人才。1977 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复苏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男,汉族,四川省中江县人,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135团2营通信员。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受阻于零号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两名战士冲了上去,连续摧毁敌多个火力点。两名战士一名牺牲,一名负伤,他也身负重伤。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得如同白昼,几条火力点交叉扫射。他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顽强爬向最后一个火力点。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他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震昏了。就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吼叫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这时,黄继光醒来了,但弹药已经用尽,他便忍着伤痛,艰难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枪眼,以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1953年,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经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男,汉族,广东省番禺市人,党员。生前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彭加木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一个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他主动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以“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积极向组织要求赴新疆考察。1957年,他身患纵隔恶性肿瘤,回到上海治疗,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边疆。彭加木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曾15 次赴新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 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新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我国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上午10时,为解决缺水这一困难,他独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处,迷路后因饥渴而昏倒,不幸被狂风掀起的沙浪淹没,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82年,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党员。1946 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1964年5 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 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党员。生前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

  蒋筑英是我国光学界的优秀人才,他在科研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在光学机械检测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1965 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以后又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和镀膜要求,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他撰写的《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对中国的电影电视事业具备极其重大指导意义。他是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装置、测试以及编制程序、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他对待同志、荣誉和个人利益有着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他掌握英、 德、 法、俄、日 5 门外语,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但从不据为己有。他帮助同事一遍又一遍修改论文,发表时却不让署他的名字;他和别人一同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光学界的重视,被邀请出席学术会议作报告时,他让合作的同事去,把荣誉让给别人;研究所评职称、分房子、提工资,他多次主动让给别人。1982年6 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期间,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逝世,年仅44 岁。他被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追认为中国党员。

  男,汉族,浙江省上虞市人,党员。生前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导演,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电影艺术家。

  谢晋一生拍摄了《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战争》等20 多部优秀影片。他始终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及观众的褒奖”。其作品紧贴时代、生活和人民大众,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赢得广大观众的盛誉,成为几代人敬重和爱戴的电影艺术家,为中国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电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遗产,鲜明的个人美学风格和强大的叙事能力成为几代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通过总结不同时期创作经历撰写的《 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 一书,见解独到,深刻透彻,对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产生了巨大影响。在 5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他着力提携后辈,热心电影教学事业,倾情关注中国残疾人事业,为繁荣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长期致力于中外电影文化交流,为推广传播中国文化倾注了满腔热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等荣誉,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终生成就奖。

  男,汉族,河南省滑县人。1952 年出生,现为河南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工人。

  1974年9 月,谢延信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产后风不幸去世,留给他两个年迈多病的老人、一个呆傻的内弟和一个年幼的女儿。 35 年来,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3个亲人,大孝至爱,感人至深。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原本姓刘的他改姓妻姓。岳父瘫痪在床 18年,他精心护理,端屎端尿,洗澡按摩, 18年老人没有得过褥疮。为省钱给两位老人看病,他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打零工,经常挖野菜、捡菜叶,连水果也没舍得给自己买过。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劳动能力,内弟先天呆傻,在岳父去世后,谢延信对他们照顾得更是尽心尽力。他以不放弃照顾前妻一家人为前提,多次拒绝组建新的家庭,直到丧妻 10年后才与志同道合的谢粉香组成新的家庭。2003年,谢延信因脑出血落下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他便让妻子来焦作市共同照顾前妻一家。35年来,谢延信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无怨无悔地付出,维持着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颂歌。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